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治疗 >

慢性乙肝真的会缩短寿命吗?肝病专家高子敏深度解析

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77直接咨询

 在我国庞大的肝病患者群体中,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许多人担忧: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是否就意味着生命时钟被按下了快进键?为此,我们专访了资深肝病医生高子敏,他将用专业知识为我们揭开真相,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科学认知是关键

高子敏医生开门见山地指出:“单纯携带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决定寿命长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过规范管理的慢性乙肝患者完全可以拥有与常人无异的预期寿命。真正影响预后的因素在于是否及时干预、正确治疗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只要控制得当,慢乙肝同样可以成为可控可防的健康状态。

疾病进展的“警戒线”

未经治疗的慢性乙肝可能沿着“三部曲”发展:炎症活动期→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高医生强调:“大多数患者在这个阶段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等症状,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此时若能通过血液检测发现转氨酶升高或病毒载量异常,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就能有效阻断病情恶化。

现代医学的有力武器

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研发应用,慢乙肝的治疗已进入全新阶段。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能高效抑制病毒复制,使90%以上的患者实现病毒学应答。更重要的是,长期用药还能显著降低肝癌发生率。高子敏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在坚持服药五年后,不仅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脏弹性成像也显示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这说明早期干预确实能改写疾病结局。

生活方式的双重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是延长寿命的重要砝码。高医生建议患者做到三点:一是严格戒酒,因为酒精会加速肝细胞损伤;二是均衡膳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以预防脂肪肝叠加损害;三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加重肝脏负担。他特别提到:“适度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提升免疫力,帮助机体更好地对抗病毒感染。”

定期监测不可少

对于所有慢乙肝携带者而言,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至关重要。这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等项目。通过动态观察指标变化,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高子敏比喻说:“就像给汽车做保养一样,定期检修才能确保引擎长久运转。”

心理调适同样重要

长期患病带来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高医生观察到,许多患者因过度焦虑反而影响治疗效果。他鼓励患者建立积极心态:“把注意力放在可控的事情上——按时服药、健康生活、定期复查。”同时建议加入病友互助组织,在交流中获得情感支持。

站在医学发展的今天回望,慢性乙肝早已不是绝症。只要遵循医嘱、科学管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享有正常寿命。高子敏医生最后强调:“与其纠结于未知的恐惧,不如行动起来掌握主动权。”毕竟,健康的人生从来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公安备案号 4101020200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