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54次 直接咨询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长期反复的肝损伤导致肝脏结构改变和功能减退引起。许多患者因早期无明显不适而忽视治疗,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资深肝病专家程进明医生,为大家详细讲解肝硬化的典型症状及其背后的医学原理。
程进明医生指出,几乎所有肝硬化患者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乏力和疲倦。这是因为受损的肝脏无法有效代谢毒素并合成足够的能量物质(如葡萄糖),导致全身供能不足。此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胃肠道淤血也会影响营养吸收,进一步加重虚弱状态。这种持续性的疲惫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常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紊乱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弱,脂肪类食物难以被乳化分解;同时门静脉高压造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易引发上腹部饱胀不适。部分患者还会因脾功能亢进而发生血小板减少,表现为牙龈出血或皮肤瘀斑。这些消化道症状往往呈渐进性加重趋势,提示病情正在恶化。
当肝细胞大量坏死时,胆红素代谢受阻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引发皮肤巩膜黄染(即黄疸)。最初可能仅表现为尿色加深如浓茶样,随后眼白部分也会变黄,严重者全身皮肤都会呈现橙黄色调。值得注意的是,黄疸并非所有肝硬化患者都会立即出现,但其一旦出现通常意味着肝功能已经受到显著损害。
腹腔内液体异常增多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典型特征之一。由于门静脉压力增高及低蛋白血症双重作用,血管内的水分渗入腹腔形成腹水。少量腹水时患者可能仅有腰部变粗的感觉,大量腹水则会使腹部膨隆呈蛙状外观,并伴有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此时若叩诊腹部可听到移动性浊音,这是诊断腹水的重要体征。
在皮肤表面出现的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称为蜘蛛痣,常见于面部、颈部和上胸部。这是雌激素灭活减少所致的小动脉分支扩张现象。同样具有特异性的是手掌大小鱼际处发红(肝掌),按压褪色后迅速恢复红色。这两种体征都是肝硬化时内分泌紊乱的表现,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晚期肝硬化可并发肝性脑病,表现为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这是肠道产氨增加而肝脏又不能有效清除的结果。患者可能出现扑翼样震颤(双手平举时不自主抖动)、言语不清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急症范畴,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程进明医生强调:“肝硬化早期可能没有特异性症状,但上述表现往往是病情进展的信号。定期体检、及时干预是延缓疾病进程的关键。”他建议高危人群(如慢性乙肝/丙肝感染者、长期饮酒者)每年至少做一次肝脏超声和肝功能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严格戒酒、合理饮食、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