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173次 直接咨询
近年来,脂肪肝已成为我国居民体检报告中最常见的异常指标之一。据《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高达29.2%,且呈年轻化趋势。许多人认为“脂肪肝=喝酒”,但临床发现,超6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并无饮酒史。那么,除了饮酒,还有哪些“隐形推手”在伤害我们的肝脏?肝病专家高子敏主任结合30年临床经验,为您揭开真相。
高子敏主任指出:“腹部脂肪超标是脂肪肝的首要诱因。”当人体长期摄入热量过剩(如高糖、高脂饮食),多余的能量会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在肝细胞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内脏脂肪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会直接涌入肝脏,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
数据佐证:一项针对10万例体检人群的研究显示,BMI≥28kg/m²的人群中,脂肪肝检出率达72.3%,而体重正常者仅为12.1%。
代谢综合征是脂肪肝的“亲密战友”,其核心特征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高子敏主任解释:“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脂肪分解加速,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多,肝脏被迫‘加班’处理这些脂肪,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现代人餐桌上的“陷阱”远比想象中多:
高子敏主任提醒:“并非所有脂肪都伤肝,深海鱼油、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反而有助改善脂肪肝。”
久坐不动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脂肪消耗。肌肉量每减少10%,基础代谢率下降5%-10%,脂肪更易在肝脏堆积。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逆转早期脂肪肝。
某些药物可能诱发脂肪肝:
高子敏主任强调:“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避免自行滥用保健品。”
家族史阳性者患脂肪肝风险增加3倍。此外,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内毒素入血,引发肝脏慢性炎症。补充益生菌、膳食纤维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高子敏主任总结:“脂肪肝是可逆性疾病,关键在于识别并干预危险因素。”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腹部超声和肝功能,高危人群可加做肝脏弹性检测。通过控制体重、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定期体检,我们完全能守护好这座“沉默的器官”。记住:肝脏不会喊痛,但它的健康需要你主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