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177次 直接咨询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脂肪肝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隐形杀手”。许多人直到体检报告提示异常才惊觉自己已患上这种疾病。为此,我们特邀知名肝病专家常怀利医生,为大家详细讲解脂肪肝的早期信号、识别方法及科学预防措施。
一、警惕这些容易被忽视的身体警报
常怀利医生指出,脂肪肝早期往往没有特异性症状,但细心观察仍能发现蛛丝马迹。最常见的表现为持续性疲劳感,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右上腹可能出现隐约胀痛或沉重感,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更为明显;部分患者还会经历食欲下降、恶心等消化道不适。值得注意的是,约30%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这与胆汁酸代谢异常有关。此外,晨起口苦、刷牙时牙龈出血也是值得注意的信号。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实则是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提示我们需要及时关注肝功能状态。
二、精准筛查助力早期诊断
要准确判断是否患有脂肪肝,仅靠症状远远不够。医生建议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系统评估:首先是血液检测,重点关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其次是腹部超声检查,这是最常用且经济的影像学手段,能够清晰显示肝脏内脂肪沉积程度;对于疑难病例,还可选择FibroScan无创肝纤维化检测仪,不仅能定量分析脂肪含量,还能评估纤维化风险。特别提醒高危人群(如肥胖者、糖尿病患者、长期饮酒者)应每年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三、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关键
预防和管理脂肪肝的核心在于调整日常生活习惯。饮食方面遵循“三低一高”原则: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控制添加糖的使用;选择优质蛋白来源如鱼虾禽肉;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比例;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替代油炸煎烤。运动干预同样重要,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抗阻训练效果更佳。研究表明,体重减轻5%-10%即可显著改善肝脂肪变性程度。
四、破除常见认知误区
针对大众存在的误解,常医生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认为瘦人不会得脂肪肝是错误的,肌肉型消瘦者也可能因内脏脂肪超标而患病;二是过度依赖保健品不可取,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某种膳食补充剂能有效治疗脂肪肝。正确的做法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盲目跟风用药。
五、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机制
脂肪肝作为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纳入整体健康管理范畴。建议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腰围变化、血压波动等指标;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饮食改革,营造支持性环境;定期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更新疾病防治知识。对于已确诊患者,除上述措施外,还需遵医嘱使用保肝药物,并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
常怀利医生最后提醒:“脂肪肝不是良性病变的代名词,而是身体代谢紊乱的预警信号。”通过早期识别、科学干预和持续管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实现病情逆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行动守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