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治疗 >

乙肝怎样发展为乙肝肝硬化?——肝病医生庄淑英的专业解读

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156直接咨询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可能会逐渐进展为更严重的状况——肝硬化。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及其背后的机制,我们特别邀请到了经验丰富的肝病专家庄淑英医生来为我们做详细讲解。

从急性到慢性的转变

当人体首次感染乙肝病毒时,大多数人会经历一段短暂的急性期,在此期间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幸运的是,部分人的免疫系统能够成功清除体内的病毒,实现自愈;然而,也有不少人未能彻底摆脱病毒的影响,转而进入慢性携带状态。这时,虽然表面上看似平静无波,但实际上肝脏内部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持续炎症导致纤维化积累

在慢性乙肝阶段,由于病毒长期存在于体内,它会不断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反复受损。每次损伤后,身体都会尝试通过生成新的结缔组织来进行修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过度的愈合反应会导致大量瘢痕形成,也就是所谓的“肝纤维化”。此时,肝脏的结构开始变得僵硬,功能也逐渐下降。

纤维化加剧直至硬化

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肝纤维化的程度将越来越严重,最终整个肝脏都会被密集的瘢痕组织所取代,这就形成了医学上所说的“肝硬化”。此时的肝脏不仅失去了正常的柔软性和弹性,而且其代谢、解毒等功能也受到了极大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水、黄疸、出血倾向等多种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预防与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庄淑英医生强调,阻止乙肝向肝硬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已经确诊为慢性乙肝的患者来说,遵循医生指导使用抗病毒药物是非常必要的。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比如避免饮酒、均衡膳食、规律作息以及定期体检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延缓疾病的进程。

定期监测不可忽视

即使接受了规范的治疗,也需要定期回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情况。通过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可以准确评估肝脏的状态,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好自己的肝脏健康。

总之,乙肝发展到肝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作为患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治疗。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公安备案号 4101020200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