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 肝硬化 > 肝硬化治疗 >

探秘肝硬化成因:肝病专家庄淑英深度解读

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61直接咨询

 肝硬化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我们特邀资深肝病医生庄淑英,从专业角度详细解析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一、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诱因

庄淑英医生指出,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引发肝硬化的首要因素。这两种病毒感染后会在肝脏内持续复制,引发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损伤。反复发生的炎症过程促使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取代正常肝实质,最终形成假小叶结构——这是肝硬化的典型病理特征。特别是未经规范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约15%-20%将在数年后进展为肝硬化。近年来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该比例有所下降,但仍不容忽视。

二、酒精滥用:自我毁灭式的伤害

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的危害不容小觑。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具有直接毒性作用,可破坏肝细胞膜完整性,干扰线粒体功能。每日摄入纯酒精量超过80克(相当于高度白酒约3两)且持续5年以上者,发生酒精性肝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初期表现为脂肪肝,随后可能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演变为肝硬化。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由于体内代谢酶活性较低,同等饮酒量下更易受损。

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沉默的威胁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肥胖相关肝病日益增多。当肝脏中脂肪含量超过5%时即可诊断为脂肪肝,其中部分病例会逐步进展至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它不仅促进脂肪在肝脏沉积,还通过炎症因子释放加速疾病进程。研究显示,约三分之一的NAFLD患者可能在20年内出现肝硬化迹象。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误伤友军

某些情况下,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肝细胞识别为外来入侵者并发起攻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都属于此类范畴。持续存在的自身抗体会导致胆管破坏或肝细胞坏死,长期炎症刺激下同样可能引发肝硬化。这类疾病的诊断往往需要结合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及组织学检查才能明确。

五、药物与毒素暴露:隐形杀手

许多药物都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如抗结核药、化疗药物、部分抗生素等。长期服用这些药物而未进行适当监测的话,可能造成药物性肝损伤。此外,环境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四氯化碳)、天然毒素(毒蘑菇中的鹅膏菌素)也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损害,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因此,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意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六、遗传代谢障碍:先天不足后天补

少数情况下,遗传因素也会影响肝脏健康。例如血色病(铁过载)、威尔森病(铜代谢异常)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金属元素在肝脏蓄积,造成进行性损害。这类患者通常需要在早期就开始驱铁或排铜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

七、其他因素:多重打击下的脆弱肝脏

除了上述主要原因外,还有一些较少见的因素也可能参与肝硬化的形成。如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淤血性肝病、布加氏综合征导致的静脉回流受阻等。这些情况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也需要及时诊治。

庄淑英医生强调,了解肝硬化的病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早期发现并去除病因都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遵医嘱用药也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干预,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提升。

公安备案号 4101020200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