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148次 直接咨询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而从肝纤维化进展至肝硬化的过程始终牵动着患者的心。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我们专访了著名肝病专家程进明医生。他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指出:“乙肝相关肝纤维化演变为肝硬化的时间跨度存在显著个体差异,但通过科学干预完全有可能阻断甚至逆转病程。”以下是程医生带来的详细解读。
程进明医生强调,乙肝患者从出现明显肝纤维化到发展成肝硬化并没有固定时间表。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群体中,约30%可能在5年内发生肝硬化,但也有部分人保持相对稳定达十年以上。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三大核心因素:病毒活跃程度、宿主免疫反应强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因素(如饮酒、药物毒性等)。例如,高病毒载量且HBeAg持续阳性的患者往往进展更快;而那些能够实现病毒学应答者则可显著延缓疾病进程。
要准确把握病情走向,定期检测至关重要。程医生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系统评估,包括血清学标志物(透明质酸酶、Ⅲ型前胶原肽)、肝脏弹性成像和必要时的肝穿刺活检。这些客观指标能精准反映纤维化分期——S1至S4阶段分别对应轻度到重度病变。当发现门静脉周围出现桥接样纤维间隔时,即提示进入早期肝硬化阶段。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虽无症状,但影像学已显示脾大或腹水征象,此时必须高度警惕。
程医生特别提醒几种会显著加快病程的情况:首先是治疗依从性差导致的病毒突破性复制;其次是叠加代谢综合征的影响,肥胖、糖尿病等因素会形成“二次打击”;再次是擅自停用抗病毒药物造成的反弹效应。临床观察表明,这类患者的肝硬度值每年可上升超过3kPa,远超平均速度。此外,长期接触肝毒性物质的职业暴露也是重要诱因。
现代医学已证实有效干预可改变预后轨迹。程医生列举了三项关键措施:一是尽早启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使HBV DNA持续低于检测下限;二是联合使用抗纤维化中药制剂,如扶正化瘀胶囊等经循证医学验证有效的复方制剂;三是严格戒酒并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研究显示,综合管理可使约40%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至少一个等级。
程医生反复强调个体化方案的必要性。对于年轻患者,重点在于彻底抑制病毒复制以预防瘢痕形成;而对于老年或已有门脉高压倾向者,则需要兼顾降低出血风险与维持肝功能储备。他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位35岁男性通过坚持恩替卡韦治疗配合生活方式调整,三年后不仅实现HBsAg清除,其FibroScan检测结果也从28kPa降至9kPa,成功逆转了早期肝硬化。
程进明医生最后总结道:“乙肝相关肝纤维化的转归并非宿命论,而是取决于何时开始干预、如何科学管理和能否长期坚持。建议每位患者都应建立‘动态清零’意识——既要追求病毒学应答,也要致力于组织学改善。”通过医患共同努力,完全可以将疾病控制在可逆阶段,避免终末期肝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