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149次 直接咨询
体检报告上“转氨酶偏高”的箭头,常让许多人心头一紧。尤其是当医生告知这与脂肪肝相关时,焦虑感更甚——既担心病情恶化,又不知从何下手改善。深耕肝病领域多年的庄淑英主任指出:“脂肪肝引发的转氨酶异常并非无解难题,关键在于科学认知与系统干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她的思路,一步步拆解应对策略。
肝脏作为人体的“化工厂”,承担着解毒、代谢等重要功能。当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堆积形成脂肪肝时,这些肿胀的细胞就像被撑满的气球,随时可能破裂释放炎症因子。此时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便会升高,这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庄主任强调:“单纯依赖药物降酶治标不治本,必须从根源入手。”
调整饮食结构是首要关卡。现代人偏爱的高糖饮料、油炸食品和精制碳水,正是催生脂肪肝的“帮凶”。庄主任建议采用“三减一增”原则:减少添加糖摄入,用天然水果替代甜品;控制饱和脂肪酸比例,选择橄榄油、鱼油等优质油脂;降低精制米面食用量,以燕麦、糙米等全谷物为主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保证500克蔬菜和200克水果。特别要注意隐形热量陷阱,比如看似健康的果蔬干可能因脱水浓缩了更多糖分。
运动处方同样不可或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配合每周两次力量训练效果更佳。庄主任分享案例:一位体重超标的患者坚持每天饭后散步半小时,三个月后不仅腰围缩减8厘米,转氨酶指标也下降了40%。她提醒道:“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加大强度造成关节损伤。”
戒酒控重是另一项核心任务。酒精会直接损害肝细胞膜,加速脂肪变性进程,而每减轻5%-10%的体重就能显著改善肝脏健康状况。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人群,还需同步管理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庄主任团队研发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显示,通过精准计算每日热量缺口,配合行为疗法,多数患者在半年内可实现代谢指标全面优化。
定期监测如同航海时的指南针。庄主任主张建立健康档案,每三个月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和纤维化扫描。她解释说:“早期发现肝纤维化迹象及时干预,能有效阻止向肝硬化发展。”针对部分患者盲目服用保肝药的现象,她郑重提醒:“药物只是辅助手段,过度用药反而加重肝脏负担。”
庄淑英主任特别指出,心理调节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长期压力会导致皮质醇分泌紊乱,间接促进内脏脂肪堆积。建议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证7小时优质睡眠。临床观察表明,规律作息人群的肝脏修复效率比熬夜者高出30%。
面对日益普遍的脂肪肝问题,庄主任呼吁公众转变观念:“这不是富贵病而是生活方式病,完全可以通过自我管理实现逆转。”她正在推动的社区健康教育项目已帮助数百名患者成功降低转氨酶水平。正如她所说:“给肝脏减负的过程,实则是重塑生命质量的机会。”只要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多数人都能找回健康的肝脏状态。